海洋资源与环境学院工作基本思路
2020年8月25日
海洋资源与环境学院是在我校扎实推进“三三二三”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成立的。学院将坚持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、指导实践,推进工作”。
一、坚持政治站位,持续加强党建引领
持续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贯彻,结合对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》第三卷的学习宣传,抓好学院党委和党支部的政治建设。学院党委切实履行管党治党、办学治院、疫情防控、安全稳定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,党委书记落实“第一责任人”责任,班子成员落实“一岗双责”。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扎实开展“三会一课”、主题党日、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,教育党员干部和全体师生不断增强“四个意识”,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做到“两个维护”。引领干部教师提升思想素质,按照“四有”好老师的标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。按照“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”的要求,加强学生培养教育。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教学、科研和学生管理等各个方面、各个环节工作。
二、坚持以人为本,抓好疫情防控工作
大力弘扬“生命至上、举国同心、舍生忘死、尊重科学、命运与共”的抗疫精神。坚决杜绝麻痹思想、厌战情绪、侥幸心理、松劲心态,统筹做好秋季开学返校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。把政治、思想、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学校党委部署上来,“两手抓、两手都要硬”,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相关工作。制定《海洋资源与环境学院2020年秋季学期开学工作方案》和《海洋资源与环境学院疫情应急方案》,积极开展适度的疫情防控,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,做好预案和健康提示,不断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。
三、坚持以本为本,加强本科专业建设
贯彻“学生中心、产出导向、持续改进”原则,抓好本科教学工作,积极推进创新发展、转型发展、特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。一是鼓励教师开展教研项目,力争1-2门校级一流本科专业,1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;二是结合学校实际和产业需求,及时调整现有专业培养方案和专业设置,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,积极拓展海洋科学、水生动物医学等新专业;三是对标师范专业认证标准,对学院现有三个师范专业进行自评估,补齐短板,加强专业内涵建设。
三、坚持内合外联,加强海洋学科建设
按照“调增海洋学科”的要求,落实“三三二三”发展战略。一是整合校内涉海资源,协同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积极申报海洋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,并获得硕士学位授权;二是做好农业硕士渔业领域招生和人才培养工作,建设一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,构建“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”三位一体的合作培养模式;三是加强与校外涉海机构合作,推动与京津冀涉海高校、科研院所、行政机构及企业的交流,不断加强海洋科学学科内涵建设。
四、坚持建强队伍,提升创新服务能力
紧盯渤海海域的海洋生态和海洋生物研究需求,做好渤海研究“大文章”。 加快发展特色海洋经济,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,实现沿海经济带可持续发展。一是把办学专业凝练到海洋方向上来。积极调整教师知识结构,通过多种途径打造1到2个师德高尚、业务精湛、结构合理、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学团队。二是围绕渤海,加强纵向科研项目的组织谋划,努力提升项目申报质量和命中率,争取年均立项省级项目3-5项,国家级项目1-2项。三是探索制度创新,鼓励教师深入产业一线,着力打造2-3个集学生教学实习、教师实践锻炼、科研成果转化于一体的产学研综合基地,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。
五、坚持全员育人,抓实学生教育管理
不忘立德树人初心,牢记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使命,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,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。一是积极推进落实全员育人理念,形成全员育人合力。二是以就业质量为导向,构建行业胜任力模型,有针对性地开展素质能力提升工程,不断提升育人效果。三是建设学生就业大数据,畅通就业渠道,全力做好就业工作,努力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率。
六、坚持问题导向,建立健全制度体系
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,着眼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,建立健全学院各项规章制度,健全集体领导、党政分工合作、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,严格执行《党委会议事规则》《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》,落实党的建设、教育教学、科研管理、学生教育等各项规章制度,形成“科学立法、严格执法、公正司法、全民守法”的制度建设和执行体系。
七、坚持群众路线,建设温馨职工之家
大力实施“凝心聚力”工程,积极推动学院师生的情感融合,打造团结奋进、积极向上的学院文化。一是加强工会自身建设,为教职工积极参与民主管理营造氛围、搭建平台;二是加大送温暖工作力度,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,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、自豪感和获得感。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的“职工之家”。